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完善的工作制度,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规章制度来完成,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流程开始暴露出不足之处,出现了一些新时期的新问题,成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阻碍之一。具体来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制度长期不完善且内容流于形式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大多数照搬了上级机构的政策和内容,但在运行时缺乏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参考,导致部分管理制度发生混乱,缺乏统一的优化机制。此外,个别单位长期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关注、支出和设施完善缺乏足够的积极性。长期的不重视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与实际工作产生了错位和脱节,档案的留存与机构运行之间没有形成应有的闭环,一些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1.2传统档案电子化比例低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已经开始大力推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转型节点,既要将新的档案实现原件与电子存储相结合的方式,还要将原有的纸质档案逐步转化为电子档案。但也要看到,仍有一些基层机构未能将档案的信息化工作提上日程,依然在观望中,传统的档案管理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不利于与上级单位的信息化网络相连,制约了体系内整体工作的开展。
1.3缺乏高层次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人才是事业单位各项专业工作开展的基础,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实现管理工作的不断升级。但实际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大多数缺乏档案专业的学习和系统化培训,而是从其他岗位转型而来,在缺乏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完全不具备档案管理的基本常识和手段,系统化的管理也成为无稽之谈。专业程度不够的档案管理人员,只能承担资料的收集和装订,无法挖掘出一份档案资料背后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档案管理工作虽然也有一部分水平高的专业人才,但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的转移性和系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