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档案部门提出了新要求,应在围绕中心、更新理念、提升服务上做文章,提供更多、更好的档案公共产品,推进档案工作转型升级。
放眼大局,高位谋划档案服务工作
服务大局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根本任务,我们应坚持把档案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部署,主动寻找切入点和结合点,进一步丰富内容、拓展领域、创新机制,为全市中心工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安徽档案寄存费 安徽档案整理费 安徽档案寄存 安徽档案整理 安徽档案托管 安徽档案外包 安徽档案公司
档案工作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及时做好“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100个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验收服务;积极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四城同创”任务的档案迎检工作;极力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健全档案工作机制,突出档案的基础信息作用。
档案工作主动服务民生建设,在就医、就业、住房、社保、子女上学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全面开展档案保管和服务工作,提高民生档案的接收比重,加快民生档案资源整合速度。要指导城乡3类新社区规范管档,鼓励家庭建档,把提高档案供给质量和效率作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围绕新农村“一线一点”建设,加强“三农”档案资源建设,把精准扶贫、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作为重点,抓好文件材料收集管理,切实服务强农惠农。合肥档案寄存 合肥档案托管 合肥档案整理 合肥档案外包 合肥档案公司
档案工作主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许多深化改革措施的制定要以相关档案为依据,我们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什么档案,档案部门就提供什么档案。对改革中新设立的机构及时建立业务指导关系,指导、帮助其尽快开展档案工作;对改革中新形成的档案及时接收管理,努力管好用好;对改革中撤并、重组的单位,指导做好档案处置工作,防止档案散失。
更新理念,高度契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档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档案部门难以创造一时的轰轰烈烈的业绩,却发挥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作用。谋划档案事业更高水平发展需要更新理念,增强发展的方向感。
牢固树立做好档案工作要“三情结合”的理念。档案工作一定要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摸准内情,打破“只有办结材料才是档案”等传统理念,以改革的精神,确立“前移”“反推”的工作思路,通过“前移”来做好监督指导,通过“反推”来服务中心工作。建立“大档案”概念,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历史依据,使档案工作真正成为重大规划、各项政策、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的参与者,真正做到党委、政府决策用得上档案,群众维权查得着档案,化解矛盾纠纷靠得住档案。安徽档案用品 安徽档案软件 安徽档案数字化 安徽档案信息化
牢固树立“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档案工作”的理念。档案是藏在铁柜中的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抓好档案工作就是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在领导干部中普遍树立“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档案工作”的观念,转变部分领导干部“抓档案工作不像抓经济工作那样重要”的观念,改变部分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的现状。用经营的理念管理档案事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破解档案部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用抓经济建设项目的方法抓好档案工作中的每一环节,用重视生产要素的态度重视档案资源的作用。
牢固树立“像抓党建一样抓档案管理”的理念。把档案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把档案工作基础知识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在线教育的培训内容。推进档案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落实各部门各单位档案工作责任制,构建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办公室具体抓、各业务部门专兼职档案人员“一岗双责”的档案工作责任体系。定期研究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推动落实,建立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增强功能,高速提升档案产品供给水平
档案工作要由封闭向开放、由重保管向重服务、由重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这是档案工作供给侧改革的方向。遵行“三个转变”要求,档案工作需要厚积薄发提升水平。
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要把积极稳妥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作为推动档案工作技术转型的重要抓手,将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之中,牢牢抓住国家和本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孝感市电子政务平台、党政内网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地区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分层次、多渠道地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提升档案基础业务水平。以重要人物、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地方特色等档案为重点,不断充实、丰富和优化馆(室)藏档案资源,充分关注新的档案载体,重视新领域档案的接收,进一步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的形成管理和过程控制,有效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把安全当成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档案保管安全、利用安全、实体安全、信息安全,不断巩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深化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改革,探索建立机关档案工作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将档案部门业务科室单方面指导改为大业务大指导,将目标管理考评由档案部门独家说了算改为各部门各单位共同认可,将档案考评验收一次“终审”改为考评后仍要进行抽查监督。
提升档案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意识,着力健全和完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全面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加服务内容,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档案资政服务;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科学整合各种档案资源,尤其是民生档案资源,提供“一站式”的民生服务;创新服务形式,进一步简化利用手续,方便群众查阅档案信息;通过编研出版、举办展览、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宣传等方式,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常态化的档案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积极开展档案馆日、公众开放日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