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对“十二五”期间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展望 “十二五”期间,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须与时代潮流同步发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这将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3.1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化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发展前景,呈现社会化多方合作的趋势。从课题项目的组织上说,不是档案部门独家,而是与社会多家合作,寻求各馆之间、不同行业、多部门的纵横联合,实现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互补;从成果形式上说,不是以往单一的书籍出版,而是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数字、电子、网络等各种展现形式;从资源利用上讲,不限于馆藏,而是立足馆藏档案,适度吸纳社会文化资源作为补充,以求出品更加完整、丰富的系统文化产品。 档案编研从档案馆走向社会,由国内走向国际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档案编研的合作和开放不仅要求突破传统的档案馆内部界限,努力形成以编研部门为主导、各部门参与和协作的现代编研体制,同时还应突破某个档案馆乃至档案专业的界限,向国内外和编研课题相关的单位乃至全社会开放。另一方面,档案编研服务对象和传播手段需要社会化,使档案编研成果的形式和编研的方法均有深层次的拓展。 搞开放式开发有两点应注意:第一,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开展工作,改变档案部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状况。充分吸纳社会各界、国内外的力量,广泛建立多种合作模式,走出小天地,开拓大舞台。第二,发挥团队的力量,崇尚团队精神。在合作过程中,务必本着团队的思想,充分尊重合作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时间、方式等各方面主动配合,同时注重成果的共享。 3.2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信息化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依赖于现代技术,一方面,档案编研需要充分地利用数字档案;另一方面,编研成果也需要数字化和网络推介。“十二五”期间,档案资源信息开发应与数字化及网络建设自觉地衔接,实现历史性的转变。 一是开展数字化建设。根据《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等文件中,关于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功能要求,配备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数字档案信息移交及发布利用系统等,加快电子文件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建设。将数字化技术有效地用于档案编研开发的工作环节,解决反复调阅档案及检索核查的繁琐,提高工作效益。 二是实现网络信息交流。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可以将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等多种形式并用,达到较强的感官冲击,吸引更多的浏览者,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更有利于档案编研工作发挥其服务作用。搭建档案编研成果展示与传播的新平台,通过网络实现档案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可以使选题立项、合作交流、成果公布、信息反馈等,都能更加便捷,达到档案信息交流的最优化效果,让档案资源流动起来。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扩大共享范围的同时,还要建设档案信息安全保密系统,保护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三是提高技术水平。完善对先进设备的研究与应用,为档案开发利用与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使档案编研如虎添翼。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技术的落后和网络的不安全性会使知识产权保护和档案安全保密缺乏保障,因此,必须对保护对象进行技术武装,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有效防止盗版和非法复制。可采用权限设置、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CA认证技术、数字水印技术、限定使用次数技术等多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