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信息资源的多层次系列开发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动辄数十万字、上百万字的档案编研鸿篇巨著,社会受众面窄,很难引起普通读者的关注。近些年的工作实践说明,档案编研要有高雅通俗之分,有繁简深浅之别,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公众不同层面的需要。在对专题档案开展系统编纂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的系列开发,举办专题展览、合拍电视专题片、网络宣传、发行光盘和研发文化礼品等,有助于拉近档案编研成果与社会大众的距离,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的价值。 1.2.1档案的展览和宣传 档案展览可以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使档案文献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而且档案展览周期短见效快,教育功效大。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系列展览,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各地市档案局馆承办。展览相继在各地举行,展品来自全国20多家档案馆,其中大部分展品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所有展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广大公众了解历史、感知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于2009年2月举行。展览由中央外宣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联合主办。中央档案馆提供了140余件档案,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向社会公布。展览展出期间,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参观了展览,外交部还邀请了30多家外国驻京媒体50多名记者参观展览,感受西藏民主改革50年的巨大变化。 “胡志明主席与中国档案资料展”于2007年11月举行。为了纪念胡志明诞辰117周年,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和越南国家档案局共同主办,展览增强了中越两国的进一步了解与友谊。2008年4月,“宣传档案价值以推动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越南召开,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宣传部门作了题为“面向公众宣传档案工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专题报告。 外交部档案馆“新中国外交历程图片文献展”于2009年举行。为庆祝外交部建部60周年,由外交部档案馆筹办该展览。展览还采用视频、触摸屏、PPT文件及专题档案等多种展览形式,增加展览的生动及互动性。外交部档案馆还积极开展外交档案编辑领域的国际交流,参加了3届外交文献编辑者国际会议,经过多方努力,中国成为该国际会议的正式成员国。外交部档案馆还参与国外学术机构的交流合作,2006年2月在华盛顿成功举办了题为“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探:新证据、新观点”的国际学术会议。 “世博档案中国记忆”展于2010年4月在位于上海外滩的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开展。本次展览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上海市档案馆承办,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档案报社及北京市、福建省、广东省档案馆等单位协办。展览旨在通过档案这一独特视角追寻几代中国人的世博梦想,聚焦中国“参博”、“申博”、“办博”的足迹,回味前人通过参与世博会寻求国家发展之路的艰辛,体会今天中国与世界平等对话的光荣。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为展览揭幕。“世博档案中国记忆”展览成为一片独特的“世博园”,为中外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档案文化的盛宴。 上海市档案局(馆)“十一五”期间举办的各类展览有43个,包括“上海城市记忆主题展”、“上海婚姻习俗展”、“民生档案——票证记忆展”、“影像上海——著名商业街区展”、“从梦想到现实——上海与奥林匹克档案展”、“解放之路——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档案图片展”、“我们共同的记忆——档案见证上海发展60年”、“南京路老字号历史图片展”等。上海市档案局(馆)与境外文化机构合作办展,如与斯洛文尼亚档案馆合作的“跨跃时空的彩虹——天文学家刘松龄”、与德国海德堡市档案馆合作的“干杯,海德堡:海得堡啤酒厂和啤酒馆历史”等展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近些年在开发编研项目的过程中,与有关地方合作办展,先后在淮安、广州等地举办了“清宫淮安秘档展”、“黄埔古港展”、“清代广东贡品展”、“岭南历史文化名人展”等10余项专题展览,各课题的编研过程,便是一个展览的筹备过程。 广东省档案局(馆)为配合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发展规划,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先后举办了广州十三行、黄埔古港、“潮起广东-——广东改革开放30周年清宫档案展”和海邦剩馥——广东侨批档案展览等多项展览。2007年,广东省档案局(馆)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举办了“岭南映象·世纪变迁——中国广东省档案馆珍藏照片选展”,使档案资源走出国门,对外文化交流。 大连市档案局(馆)为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于2009年对档案馆展厅进行全面改陈,开辟了600多平的新展厅,并精心制作了“城市足迹”固定陈列展和“难忘的记忆——苏联红军在旅大”专题陈列展。两个展览共精选近600幅图片、600余件实物和馆藏档案资料,并采用幻影成像、电子书等先进的多媒体方式,真实形象地揭示了大连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时代变迁,以及苏联红军在旅大军管驻防的情景。档案展览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次,使“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档案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真正实现档案“记录历史、服务现实”的宗旨。大连市档案局(馆)利用馆藏资源,精心制作了《大连解放档案文献图片展》,展览汇集了300多幅图片和240多件档案文献及实物,40余件珍贵档案文献在展览中首次公布。展品还包括部分精品老报纸、杂志、地图等档案资料。这些珍贵的档案文献和实物,真实地再现了大连解放的一个个历史瞬间,记录了英勇的大连人民为全固的解放和大连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大连市档案局(馆)承担的课题项目《档案展览与公众关系研究》,是全省“十一五”期间颁发的唯一一次特等奖,为档案展览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馆)为庆祝建国60周年,筹办了“辉煌新疆60年成就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外,利用馆藏档案资源举办的展览还有:“见证新疆档案展”、“腾飞新疆—改革开放30年档案纪实展”、“新疆民俗风情摄影图片展”(先后在广东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展出)、“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珍贵档案展”、“名人档案展”及流动档案展“透过档案看新疆”等。 深圳市档案局(馆)大力征集老将军书画档案,并于2002年6月成立了全国首家共和国老将军书画档案专馆。截至2009年底,该馆已收藏包括10大元帅在内的上千位共和国老将军近4000幅书画档案,是全国收藏此类档案最多的部门。利用这批特色档案,深圳市档案馆先后在上海、南京、广州、南昌、乌鲁木齐、深圳等地举办展览,极大地发挥了革命历史档案的教育功能。 天津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是国内唯一一家实行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的公共文化机构。该馆的“档案精品展厅”,接待社会各界80多批参观者,包括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原局长毛福民、古巴国家档案总局局长奥斯瓦多•贝多拉圭、新加坡国家档案馆馆长毕观华等国内外档案界领导和专家。 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馆)为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举办“宁夏辉煌50年成就展”。该馆将自治区成立20、30、40、50周年庆典展览庆祝活动汇编成册,并为宁夏博物馆新馆“辉煌塞上”陈列布展。 山东威海市档案局(馆)利用馆藏和从英国、法国征集的5000余张照片,先后举办《英租威海卫图片展》、《一战华工图片展》等大型展览,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 武汉市档案局(馆)改进宣传形式,增强可视性,举办了《档案里的武汉》大型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