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关注休闲文化,应对社会热点 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公众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高雅艺术纷纷走出殿堂,社会不同层面、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需求,档案编研工作不仅要为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服务,也要应对百姓关注的公众文化热点。由此,要求我们多层次了解文化市场,研究热点问题有哪些,人们关注和需要哪些档案,寻求与公众的结合点。 盛世收藏,当今社会热心收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就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整理出版了皇家工艺制作的秘档《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55册、《清宫瓷器档案全集》52册以及《清宫金砖档案》等,受到海内外收藏界的关注。《御笔诏令说清史》则是从清代皇帝的官文书中解读重大历史事件。该馆集体创作的纪录片《清宫秘档》,用通俗的语言揭示百姓关注的清宫历史真相,在此脚本的基础上,推出了《清宫档案揭秘》一书,已是第六次再版印刷,被多家报纸网站连载。这是档案编研开发贴近社会休闲文化的成功尝试,从中也可以看到历史档案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 古迹、遗址、建筑群作为物质文化遗产,是固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研究价值。档案作为另一种文化遗产形式,则从文字的角度记录了这些遗迹和建筑的历史,档案与遗迹互相印证形成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存。基于这样的考虑,以天津的风貌建筑、古迹为线索,深入挖掘档案馆藏相关成分,天津市档案局(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撰写了《天津旧事》系列丛书,包括《天津老戏院》、《天津老教堂》、《外国人在天津》、《旧天津的新生》、《21世纪宜居天津新型建筑文化家园大观》、《天津五大道名人轶事》、《天津金街老字号》、《旧天津法租界的故事》、《德式风情区漫游》、《五大道名人轶事》、《天津老字号》、《翠湖润津门》、《天津历史名园》等,揭示了这些古老建筑与遗迹的内涵。通过鲜活的历史故事,寓教于乐,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图文并茂是现今图书出版业的文化时尚,甚至有人把我们今天的快节奏社会称之为读图时代,图片画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山西省档案局(馆)是革命根据地红色档案的保管重地,该馆编辑出版了馆藏介绍画册《晋档藏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写的《清代文书档案图鉴》;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档案局(馆)、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画报社《黑暗与光明——藏区新旧社会对比挂图》等图文版档案出版物,把文字档案与史迹图片结合起来,让档案走近大众。 1.1.5 兼顾编纂研究,打造档案精品 在课题项目中,各级各类档案馆注重有计划有分工地进行专题研究,将学术研究贯穿于编纂工作的始终,在对档案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上档次的档案成果,提升档案出版物的学术含量,体现出编研结合出精品的理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广州市荔湾区档案局(馆)多年合作,开发“清代广州十三行”系列项目,相继出版了反映广东对外贸易的《清宫广州十三行档案精选》、《清代十三行纪略》等书籍,随着课题编纂的深入,专题研究达到一定深度后, 2005年与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共同创作反映广州十三行题材的4集纪录片《帝国商行》,并将专题片的脚本编撰出版,该部专著已被翻译成韩文在海外发行,并且取名为《清朝洋商秘档》再版印刷。此外,课题组人员通过报纸专辑、期刊论著、学术讲座、研讨交流等形式,推出学术成果。此外,在2006年编纂出版的一套精装版《清宫黄埔秘档图鉴》,收录100余件珍贵档案,80幅中外历史图片。为了提升学术层次,撰写了3万余字的文字说明,介绍有关黄埔古港的历史背景、史实概要、档案特色、人文风貌等等。这部图文并茂,兼具学术史料性和文物欣赏性的档案出版物,作为特殊礼品赠送给来华访的瑞典国王,被中国档案学会评为档案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清朝洋商秘档》及《清宫黄埔秘档图鉴》两部作品都附载了该专题的馆藏档案总目,使历史脉络从中得到清晰的梳理,这是在编研出版物中使资料整合与编研成果并举的尝试。 山西省档案局(馆)编辑出版了《二战后侵华日军山西残留》,把历史研究与史料汇编融为一体,这是二战史和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项新成果。该课题被有关机构鉴定为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一级。 海南省档案局(馆)2008年完成了一部关注“三农”,反映农村工作的编研作品《石屋》的编研出版工作,并且突破以往编研工作只停留在编的层次,尝试性地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的工作。全书从材料提炼、内容编排、文字加工直至封面设计等等无不凝聚了编研人员的精心构思和独到策划。 上海市档案局(馆)加强档案史料研究,坚持学术研究,编辑出版《上海档案史料研究》论丛,成为上海市档案馆与学术界开展学术交流与研究的平台。该论丛每年出版两辑,每辑字数约35万字。栏目有专题研究、口述历史、档案指南、档案架,以及学术研究动态、档案馆专题目录等的介绍。至2010年6月,已经连续出版至第8辑。上海市档案馆在编辑出版《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史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专著《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研究》。 在围绕航天业开发档案信息方面,航天档案馆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宇航系统方面,开展了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编研课题,2007年按要求圆满完成出版任务,共计185万字。这个课题开创了航天档案馆编研处牵头、馆内各处派人参加的编研课题管理新模式,这是航天档案馆在编研课题管理方面的一次创新,打破了过去各处之间工作互不往来的限制,较好地利用了馆内人力资源。由于这项编研课题与工程实施同步进行,课题组人员要主动跟踪工程进度,需要查阅大量现行文件,打破了过去编研课题只利用馆藏档案的情况。 深圳市档案局(馆)为了满足社会公众探求历史真相的需求,2009年,与中国档案报社合作编辑出版了《解码尘封档案》,由于有社会专业人士的参与,保证了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辽宁省档案局(馆)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编研人员专业素养,五年来,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学术讨论会,鼓励档案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档案工作者立足馆藏档案和工作实际开展档案学术研究,五年累计收到学术文章200余篇。 湖南省档案局(馆)在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校注的基础上,编纂了大型系列丛书《湖湘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