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陕西省档案局馆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司法厅档案工作坚持“勇创新、敢担当、争一流”的理念,以档案评估和“六五”普法为契机,坚持“五个强化”,确保“五个到位”,全力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档案工作打了一个翻身仗,彻底改变了以往司法行政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后面貌。 强化思想认识 领导重视到位 深化档案意识,将档案工作纳入厅领导议事日程。针对有的干部职工思想中存在着档案工作无关紧要的思想,厅党组注重从强化思想认识入手,坚持把档案工作与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多次专题研究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问题优先予以研究解决。省司法厅明确了厅机关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由厅办公室具体负责档案管理,把档案工作列入每年工作计划,并设置了专职档案管理员。规范档案机构设置,设立了档案室、库房、阅览室,各处室分别明确了内勤为档案协管员,形成了以档案室为中心,各处室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网络。在厅领导的重视下,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单位、各监狱、强戒所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档案意识明显增强。今年,省监狱局被列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档案工作抓点带面示范点。 强化资金投入 硬件配备到位 强化资金投入,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必备条件。近年来,省司法厅不断加大档案设施设备投入力度,档案管理条件明显改善。一是着力保障用房,优先考虑档案工作用房,建立了档案装订室、档案人员工作室、档案库房、阅览室、展厅等,目前,档案用房面积达到120平方米。二是着力改善装备,先后投资20万元为档案室配备档案密集架和实物档案柜,配备了与司法部、省档案局联网专用机;按照外包文件要求,投入12万元升级档案室监控设施;2011年,省司法厅争取170万元经费,为各市司法局配备了档案管理设备。三是着力解决经费,2010年在未获得省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主动克服困难,投入经费58万元,开展档案规范化整理及信息化建设;2011年,又投入18万元开展第二期档案整理及数字化工作。 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管理到位 多年前,省司法厅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档案材料收集整理不及时,档案资料缺失严重,影响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基础设施不配套,档案保管条件恶劣,影响档案安全和使用年限;制度不到位,材料的转入、转出,档案的查(借)阅等手续没按规定履行,档案管理混乱。针对这些问题,省司法厅除了制定各类档案整理规则、案卷质量标准和防灾应急预案,健全档案保管整理、保密统计利用、鉴定销毁及库房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外,重点围绕“四化”进行制度建设,使全厅的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是收集归档程序化,建立健全档案材料的归档制度,特别是对于人事变动、工资调整等材料,及时进行收集、存档。二是鉴别整理规范化,严格按照各类档案整理标准进行鉴定收集、分类整理。三是设施建设标准化,按照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配备标准的档案用品和设备。四是管理工作精细化,自觉执行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努力使每项工作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强化人员培训 队伍建设到位 档案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专业化管理队伍。针对厅机关、厅直单位、监狱、强戒所普遍存在的档案管理人员难以长期固定,业务素质普遍不高,部分人员工作不安心等问题,厅办公室狠抓档案业务培训,强化档案队伍建设。一是抓机构健全和人员配备,厅机关、厅直单位、监狱、强戒所都明确了分管领导,按规定配齐了档案管理人员,严格限制兼职人员。二是抓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近年来多次举办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档案工作培训班,档案人员更新了观念和知识。三是抓内部交流和外出学习,搭建系统内部各单位档案协作平台,推进档案工作相互交流,组织厅机关、厅直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多次参加司法部、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组织的研讨会、论坛、讲座等活动。 强化数字应用 为民服务到位 加强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档案。省司法厅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方法,大力推进档案资源的集约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让档案资源为司法行政工作和人民群众服务。一是实现了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了档案数据库,建立档案资料查阅平台,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二是确保了档案在数字化过程中的绝对安全,加强数字化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和检查。三是实行档案服务式管理,积极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公务员登记、司法行政志编纂、工资套改、清产核资等工作提供热情服务,提高了司法行政系统档案的使用效率。四是厘清了历史遗留问题,数字化档案在解决企业法律纠纷、编史修志、职工养老等历史遗留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5年7月23日 总第2789期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