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享誉全国的秦蜀古栈道、两汉三国遗迹等文化资源。近年来,汉中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实施“文化名市”战略,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建设与文化名市地位相适应的档案事业,汉中市克服财力不足等困难,把档案事业放在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强“三个体系”建设,增强“五位一体”功能,有效地推动了事业发展,连续几年汉中市档案工作考核走在陕西省前列。 心系兰台 牢记档案工作责任 2013年7月我到任汉中市市长,当时汉中正处在经济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任务很重。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清醒地认识到,越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时刻,越要关心重视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因为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档案事业是文化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部门不仅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当代、造福后世的重要职能,在维护历史真实面貌、构建诚信社会、繁荣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部门尽管隶属党委系统,但其规划建设、设备购置、设施配套,以及执纪执法等工作开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作为市政府的“一把手”,理应把发展档案事业作为一种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体现在具体行动上。2014年9月1日,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到省档案局调研,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大局,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我在听取市档案局负责同志的情况报告后,及时组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组织大家深入学习贯彻赵正永同志到省档案局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研究汉中市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大家放眼历史长河,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强化措施,加快步伐,推动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身体力行 支持档案事业发展 汉中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薄弱,财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一度阻碍着全市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随着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城市”发展战略,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担当”时代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汉中经济社会面貌迅速发生了根本变化,也为市政府大力支持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可能。近两年,我先后4次听取档案工作汇报,5次在档案工作报告中作出批示,或解决其经费问题,或对其工作给予肯定。2014年2月7日,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我带领市政府班子成员到市档案局看望慰问干部职工,检查调研档案工作,同时参观了市档案局布设的“汉中历史”“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汉中”主题展室。在过去学习工作中我对历史文化比较关注,参观中除了认真听取市档案局负责同志的讲解,还不时就熟悉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展开讨论。当得知市档案局正在布设“汉中文化”展室,将形成汉中历史文化的系列展览时,我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对展室设计、布展内容、展示实物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强调应与汉中博物馆的展览形成互补,有效地发挥档案宣传教育作用。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和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下发后,汉中市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文件精神,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在“十三五”末,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库面积和功能达标,管理规范化,服务信息化。2015年4月30日,我组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与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研究决定将档案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全年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列入文明单位创建,将市档案馆扩建计划写入“十三五”规划,把档案扫描、案卷保护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档案资料征集、编研出版、产品制作、档案抢救等工作和项目给予支持,并对落实不到位的区县进行通报批评,以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领导 鼓励档案干部创新工作 档案工作默默无闻,比较艰苦、辛苦、清苦。要发展档案事业,建设一支坚强稳定的领导干部队伍,就需要在干部队伍上给予加强,在情感待遇上给予关心,在工作上给予鼓励。为加强档案工作领导,市委确定1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从区县领导班子中精心挑选1名具有领导工作经验、熟悉历史文化的干部担任市档案局一把手,并从档案干部队伍中精心选出2名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提升为副职领导,配齐配强档案局领导班子。市政府除了我不定期过问档案工作外,还落实1名副市长、1名副秘书长负责联系档案工作。为鼓舞档案干部士气,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我充分利用全市干部大会等时机,先后多次表扬和肯定在平凡中干出突出成绩的档案部门,要求各部门单位积极配合市档案局做好档案工作。2014年12月,市档案局组织全市50余名档案干部,赴汉中市干部培训基地——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我仔细阅读了他们撰写的《经济发展与档案规范化管理苏州培训班情况报告》,觉得他们学习认真,认识深刻,特别是关于如何借鉴苏州经验正确宣传汉中历史文化、如何发展档案事业和文化旅游事业的观点很有见地,遂在报告上作出如下批示:“培训效果好,启发收获多,有共性意义。政府各部门都应当加强队伍建设,砥砺斗志,提升能力,奋发有为。汉中处在发展关键时期,需要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的拼搏担当、创新有为。”2015年1月6日,在市档案局报送的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打算的简报材料上,我觉得市档案局工作扎实认真,部署周密,即作出如下批示:“档案局工作默默无闻,但组织领导有声有色,这种自觉、严谨、创新的工作态度值得各部门学习。”对市档案局工作的几次肯定,激发了档案干部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 珍惜成果 力促档案事业继续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令我没想到的是,这几年我对档案工作所做的一些工作,给予的一点支持,使全市档案工作发生许多变化,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汉中档案工作在陕西省年年领先。为加强全市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市档案局领导班子带领县区档案局负责人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全市11个区县中已经有7个区县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宁强县档案馆在陕西省率先创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汉中市档案局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名市”战略,编辑出版的1949年前旧照片集《汉中旧影》和首次系统概括汉中历史文化的专著《文化汉中》等书籍,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汉中历史”“汉中文化”等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展览,成为大专院校师生、文博单位人员、外省档案工作者、走进市政府的公民代表了解汉中历史文化的窗口。从今年开始,随着档案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和施行,档案工作各项经费的进一步落实,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继续开展,市档案馆扩建工程的实施,汉中档案事业必将更加生机勃勃。然而,作为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干部,还应在汉中档案事业发展中进一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基础设施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档案法制意识提升等方面和档案工作者同心协力、一起奋斗,努力建设与文化名市相适应的档案事业,推动汉中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5年7月20日 总第2788期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