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档案工作者欠缺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也相对较弱,造成了理论思维能力的相对弱化,工作中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因此,要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和发展后劲,必须重视理论学习,注重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开阔视野,用正确思维方法指导工作。 当前,一些人觉得理论思维见效慢、不适用,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习惯于“照葫芦画瓢”、老套路,对理论学习和理论思维不感兴趣。工作中,之所以存在“推一推、动一动”、“拨一拨、转一转”、思路单一的不良现象,究其原因,除了责任心较弱以外,大多是因为缺乏理论思维、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实践证明,理论思维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虽然理论思维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却能开阔视野,给人智慧和启迪,使人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也会更深刻、更透彻,使人们对工作更有预见性。理论思维可以使人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减少失误。 意识超前,创造性开展工作。 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所以,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使档案工作更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民生,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在工作中,理论思维不但能帮助我们分析具体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凭主观臆断是难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的,只有运用理论思维,着眼分析特点、找出规律,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档案工作纷繁芜杂、千头万绪,既有历史的、经济的,也有社会的、民生的,如何抓住主要矛盾,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应增强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胸怀大局,长远谋划工作。 一些人认为,加强理论思维能力是领导的事,对普通档案工作者来说,领导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干,只要工作踏实,即使理论思维能力弱一点,也能把工作干好。然而,古语说得好,“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胸中才有全局,才能具备前瞻意识,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档案工作者要守护好历史,更要服务好人民。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要有超前思维,把握全局、着眼发展,只有把握住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才能为党委、政府服好务;只有着眼全局、心系民生,才能为百姓服好务。因此,档案工作者一定要掌握和运用理论思维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挑起更重的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