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服务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 档案信息化是科学管理档案,拓展档案部门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更好地为 发展档案事业服务的长期战略任务。档案部门抓好以信息化为重点的档案工作建设是信息时代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但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从根 本上制约了档案服务能力的提升。面对档案工作发展中的这一瓶颈,档案部门应当把握时代特点,充分认识服务用户、服务格局、服务内容的不断变 化,建立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资源为服务内容、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目的的档案服务模式。 档案部门要从以馆藏为重心到以用户为重心,实现工作重心以人为本的转移。传统的工作重心是馆藏,以馆藏多少和如何管理这些档案为主要工 作内容,而信息化时代的档案馆是以用户为核心,强调的是帮助用户从档案馆的效用中获取更多更好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的个性化需 求。相对于传统档案服务而言,现代档案服务是一个信息增值的过程,不仅能满足用户需求,还有利于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质 量。 档案部门要从封闭管理单一的档案资料转变为多种信息资源一体化与布局超市化。传统档案馆是以自身的馆藏为标准分为不同的库房或不同的专 业档案馆,不利于用户的集中统一利用,而信息化时代的档案馆馆藏资源管理利用计算机实现了档案的目录检索、全文检索,向用户提供“一站式” 信息获取环境。利用网络技术,将档案信息服务送到用户面前,在信息公开和信息自由的原则下,实现档案馆之间的共享服务。 档案部门要从被动、简单的服务向主动、深层次的服务发展。传统档案馆基本上以“被动”方式向用户提供查阅、检索、咨询等简单的服务,而 信息化时代档案馆的服务将超越档案的载体,深入到文献的内容,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传统的档案服务多是提供文件、档案实体,是一种基于 档案实体本身的信息载体服务,而现代档案服务更多的是强调信息服务,服务内容从关注信息载体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不断转化,在提供满足用 户借阅、复制档案原件等一般性服务的同时,更多的还需要开展开发性服务。除了开展档案资料的查阅外,还应开拓信息咨询、网络导航、信息重组 、知识挖掘等信息开发服务,以及开展档案实体数字化产品的展示、专题报告、学术研讨等多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教育活动。 总之,档案馆服务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面对档案工作形势的不断深化,档案部门必须积极适应现代化对档案需求发展的客 观趋势,在不断优化传统档案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促进档案模式的创新。既要努力建设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建设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为用户提供 更高层次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也要利用现有的条件,及时、便捷地帮助解决用户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馆的职 能,更好地为地方建设和发展服务,从而体现档案工作的价值。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2年2月23日 总第2270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