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层?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这就意味着,就档案部门而言,基层就在乡村简陋的档案柜,在基层单位的档案室,在整理修复档案的操作间,在提供利用的接待服务窗口,在档案库房的角角落落,在档案宣传的街头巷尾,在档案业务指导的一线,在档案执法检查的现场……笔者认为,档案干部下基层,就是要深入这些档案工作一线,要深入一线就应努力做到“三要三不要”,以期收到吹糠见米的良好效果。 要“真和实”,不要“假和虚”。档案干部下基层就要真正沉下去、实打实地苦干,要着眼于了解基层档案工作实情,立足于解决基层档案工作实际问题,牢记多为基层档案人员办实事的目标,自觉承担为基层档案人员服务的责任,要做“真正沉下去和基层档案人员在一起、实打实为基层办事的人”。而不要“没干先吹上、干出一分要吹出三分”,不要做“到基层转一转、吹一吹就走的人”。否则,只会让基层反感,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与疏离。 要“四带”,不要“打、抖、端、拿”。档案干部下基层要带着感情、带着真诚、带着问题、带着任务,要饱含对基层档案人员的深厚感情,丢开面子、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基层档案人员坐在一条板凳上,面对面掏心窝,心贴心聊家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基层情况,并从基层档案工作实践中激发灵感、寻找对策、汲取智慧。而不要打官腔、抖威风,更不能端架子,拿腔拿调“吓唬基层”。否则听到的要么是一堆假话,要么是一通应景话,很难听到真声音,找到真问题,摸到真底子。 要融入基层,不要“秀”在基层。档案干部下基层要有责任意识、担当精神,要把个人放得低一点,把基层档案部门利益看得高一点,真正把自己融入和深入到基层档案工作中;把官位看得轻一点,把责任担当看得重一点,真正做一名重责任、敢担当的好干部;把名利看得淡一点,把为基层服务做得实一点,用真心真意的情怀、实打实的行动为基层档案部门谋利益、办实事。而不要当思想不重视、行动不积极、疏远群众、影响形象、不拿下基层“当回事”的干部,更不要当“与工作对象约个时间地点、匆匆‘接头’说几句、问个数字填个表、打声招呼转身跑”的“接头干部”。否则,下基层就成了“秀”基层,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