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4日“乘物游心——1839-2014直接摄影原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待笔者得知赶去参观时已经是开展后10多天了。展馆里观众络绎不绝,59位国际摄影家的200余幅摄影原作堪称历史经典,几乎每张作品面前都有凝神欣赏的崇拜者,平心而论,举办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览,对于我国广大摄影爱好者确实是场难得的饕餮盛宴。 展览以“乘物游心”为题,显现出主办者把175年国际摄影史与中国历史文化相融合的良苦用心。展览前言这样表述:“直接摄影是摄影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技术流派。F64摄影小组在宣言中曾如此阐释——‘摄影的艺术形式应当为一种简单、不加矫饰的再现’,这一思想正应和了庄子《人世间》的名句‘乘物以游心’”。 在笔者满怀着对摄影家的敬意和对庄子思想的领悟参观了所有展品之后,看到了展厅门口的观众留言簿,出于档案工作的职业习惯,即上前随意地翻阅了几页,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署名“一个中国哲学专业学生”的观众在留言中提出:“庄子的‘乘物以游心’名句出自《人间世》,而不是《人世间》”。留言是3天前的,如果意见是正确的,为何前言没有改动?难道哲学专业学生的学问尚浅,庄子的名句是出自《人世间》还是《人间世》? 于是上网求证。在艺术中国网、影像中国网、网易新闻等多家媒体有关此次展览的报道中,以及在若干位博士的评论文章中,无一例外地把庄子名句“乘物以游心”划归在《人世间》名下,看来那位留言的哲学专业学生似乎有点弱势。笔者不甘心,又从哲学和道家学派的角度上网搜索。结果在文言汉语网、中国国学网、古诗文网有关庄子“乘物以游心”名句的解释中,都将其划归在《人间世》的名下。谁能告诉我,哲学和历史学界的阐释,是对还是错? 网上归来细分析,文学网站的文章各自角度不同,有介绍经典摄影作品的,有介绍着名摄影家的,有叙述摄影发展史的,但文中只要提到“乘物以游心”,基本上是把展览前言中的相关词句整段照搬,可能是出于对中国美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等主办单位权威性的尊重,作者们都没有再对庄子的名句做进一步考证,看来有点疏忽了;而主办单位面对观众提出异议,3天后都没有反应,也真有些遗憾了。 展览将于12月10日结束,其实只要观众受到了历史精华的洗礼,得到了摄影艺术的熏陶,一字之惑未必就是塌天之祸,之所以在这里饶舌,实在是联想到我国日益鼎盛的档案文化工作,恐有朝一日会重蹈覆辙。多年前,我国各地档案馆的馆藏秘不示人,档案工作者习惯于足不出户地收收藏藏。随着档案资源被大力开发、大量利用,近年来各地越来越多地举办大型馆藏展览,越来越频繁地在节日和纪念日举办专题档案展览,越来越广泛地与博物馆、史学界、主流媒体联合拍摄影视作品,这些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但同时也要看到,档案馆工作人员编制有限,陡增诸多任务,难免忙中出错,若是档案文献中也出现“世间”颠倒现象,岂不毁了档案“唯一性、凭证性”的金字招牌?岂不毁了档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权威与信誉?所以建议对重要档案文献展品,要加强审核,尤其是照片档案说明绝不能张冠李戴,举办展览和播放电视文献片都要注意收集观众反馈,及时纠错。我们常常看到,社会各界一旦引用档案为凭即自信满满,而万一有错,利用者却常常难以察觉,因此在源头上把住出口关,档案部门责无旁贷。 说来说去,《人间世》和《人世间》的争议不会影响中国美术史上一次重要学术活动的成功,但希望这个争议能为档案工作带来未雨绸缪的警醒,给档案文化工作者带来举一反三的智慧。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12月4日 总第2693期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