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金融、经济衍生物,体现并推动经济发展。在中国古代,其常被称为“泉”。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所在楚国经济盛极一时,曾有金、银、铜材质的贝、布、版等货币。近现代以来,湖北的货币具备中国近代货币所有特征,其历史足以反映中国货币由乱而治的全部过程。在清末币制改革中,湖北更是不止一度地引路先行。 11月20日,武汉市档案局(馆)联合湖北钱币博物馆,借助钱币博物馆的图片,结合馆藏钱币资料,在《档案中的武汉记忆》外墙展览推出《近现代鄂泉图要》图片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展示了不为人们所熟知的近现代以来湖北货币独特的发展过程。 展览从湖北钱币发展的突出点,1895年在湖广总督任上设立湖北银元局开始在武昌铸造银元作为起点。按照时间顺序,分清末流通的钱币、民国时期使用的钱币、中资与外资银行发行的“汉钞”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使用的钱币四大板块展开介绍。每一板块均选取代表性的钱币,图片底下配以文字说明,展板下面备注小贴士用以简述此板块钱币知识的核心内容。当年湖北武汉曾是中国内地最大的国际商埠,除在汉中资银行发行纸币外,各外国银行也在汉发行各种货币,这些纸币多带有“汉口”字样,亦称“汉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在湖北及周边省份相继建立革命根据地,发行“人民货币”,币材包括银、铜、布、纸等。其中湖北人民货币产生、发展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等阶段,是目前保留唯一完整历史轨迹的人民货币。 展览从近现代湖北钱币的历史变迁、外形、铸造、发行、和流通等方面,按照清晰的时间节点,多角度展示近现代以来湖北钱币的历史地位和演变情况,让生于此地、长于此地的武汉市民和来汉的旅客,感受近现代以来湖北在钱币发展史上推陈出新、力求卓越的发展历程。这组照片一经展出即引来广大市民驻足观看,让他们对近现代湖北钱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温故知新,鉴往知来。今日,湖北武汉正努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重铸辉煌。于此际追溯湖北近现代货币历史,其旨亦在存史、教化、资治,为复兴大武汉进一步凝神聚力。 湖北省武汉市档案局 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