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是指在技术、经济、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可见,简单地将“标准”和“标准化”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是不正确的。它们所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标准注重标准文件本身,而标准化则注重标准的制定、实施的实践过程。标准是标准化的内容之一,但只有标准,没有社会行为主体对标准的实施,有关标准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当然,标准的质量是决定标准化工作能否取得最佳社会效果的基本前提条件。
标准化的涵义主要包括:第一,标准化工作的范围广泛,它涉及技术、科学、管理等各个社会工作领域。第二,标准化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活动。该项活动以制定标准、组织标准实施、根据标准实施的反馈性信息对标准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等进行监督为主要内容。第三,制定标准往往具有十分现实的目的性。而制定和实施标准(即标准化)则是为了发展社会经济文化,促进技术进步,改进服务和产品的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并保障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涵义,主要包括下述几点: ,
第一,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一个工作活动过程,就其整体意义来说,它是一项智力性的系统工程。
第二,档案工作标准化是通过实行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等管理控制活动,节约经费、提高效率、获得效益。
第三,档案工作标准化追求档案管理活动的最佳效果。
第四,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一种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所制定标准的工作活动过程。
档案工作标准化有微观和宏观两层涵义。就其微观涵义而言,档案工作标准化就是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对档案和档案管理实行统一、简化、协调和优选等有序化管理控制,以便获得最佳档案管理效益的活动。就其宏观涵义而言,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档案工作标准的制定、实施等项工作内容,还包括标准制定前的调查研究工作,标准的补充、完善、修订、废除等项管理与维护工作,还包括标准化体系的设计,标准执行情况反馈信息的搜集与处理等项具体工作活动。
档案工作标准化,作为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其中的“化”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提高档案工作标准的制定水平和贯彻的深度。档案工作的各项标准的制定,应当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并且应逐步扩大到一切可以实现标准化的档案工作环节;应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所制定的标准贯彻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去,并根据贯彻的经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修订、补充,再到档案工作实践中去贯彻实施,以后还必须不断地修改、完善提高,甚至废除旧标准,另立新标准。二是指不断扩大档案工作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范围。如果只有少量的档案工作标准,档案工作标准化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为此,必须逐步建立起一个档案工作标准体系,才能确保档案工作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档案工作标准化活动中,每一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都不是孤立进行的,标准和标准之间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构成一个较为复杂的标准文件系统。档案工作标准化,就是这个系统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档案工作的标准化活动,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充实新鲜内容、不断扩大自身影响范围的社会性工作。通过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改善档案工作的系统环境,提高档案工作同社会环境的交互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