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的范围广、覆盖的档案种类多、数据量大并且内容复杂,不仅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充足的资金保障,还需要有成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要做到与企业信息化进程、国家信息化进程相互呼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领导加强重视
要在大型国有企业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领导首先要有高度认识,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到日程上来,高度重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并纳入企业整体规划,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工作浩大,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收获明显成效,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2. 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档案信息化人才
档案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模式的革新,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要求很高,既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经验,又要有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人才队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网络和硬件的维护、软件的开发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对企业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编目、立卷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建设企业信息资源和实现档案信息规范化的过程更离不开熟悉档案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一只高素质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是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档案信息化人才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研究型人才。在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研究型人才是科技领军人,负责制定档案数据标准,信息传输标准、电子档案的管理标准等各种问题的研究,使用新的技术和工具开发出高效、适用、开放的档案管理软件和档案数据库。
(2)管理型人才。负责组织和协调各个部门,使维护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良性运转,协调好开发人员与使用人员之间的沟通,负责对使用人员的培训,管控档案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3)操作型人才。负责建设完成后的档案管理系统的终端操作,需要熟悉电脑操作,了解网络知识和电脑维护常识。
这三种人才缺一不可,相互沟通、协作、配合才能保证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可观成绩。
3. 统一建设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
企业档案信息化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在整个国有企业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中的档案信息共享,而实现信息共享的关键在于要对企业中各个部门的众多系统之间制定整齐划一的标准,比如对数字档案的定义、存储、术语标准、资源描述、业务流程化、文件格式、文件压缩方式、加密算法、数字水印等等都要实行统一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在企业内部通行无阻。